每日热点:“新黄色新闻”风气不可长

来源:南方日报 2023-04-26 10:16:48


【资料图】

默达

“黄底黑字加粗做标题,好似广告牌上刷油漆;配上抓人耳朵的烂大街的背景音乐,宛若置身于商场或夜店;加上一句没有观点的采访和满是‘槽点’的简介,就构成了一则不超过20秒的消息。”这类视频被戏称为“新黄色新闻”,大量充斥短视频平台,并开始出现向机构媒体蔓延的趋势,引发广泛关注。

“黄色新闻”是19世纪后期美国新闻报道的一种取向,强调感性化报道,突出娱乐性,相应削减了传统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严肃性。而今天我们讨论“新黄色新闻”,更多聚焦于其内容和价值是否正在变得无聊、空泛,是否丢失了新闻报道所应该恪守的专业性。

需要承认的一点是,此类短视频的确满足了部分受众的需求。浅层次的是打发时间的需要:公众的上网时长不断增加,既有的新闻生产模式有其局限,大量空白有待填充。深层次的是情感需求:聚焦普通人生活,充分调动情绪,鼓励用户生产,带来更强的参与感。“人人皆可是主角”,也可看做是一种自我实现。

而客观来看,“新黄色新闻”的泛滥必然影响观感,破坏受众体验。惹人烦躁的不是黄底黑字,毕竟不能否定剪辑软件自带字体的便捷性,而是任何视频刷上了黄底黑字都自称“新闻”;让人失望的不是“追求流量”,更是部分机构媒体盲目模仿。“新黄色新闻”风气不可长,媒体界须引以为戒:当对速度的追求压倒了对信源的关注,当标题的惊悚盖过了内容的翔实,当跟风转载挤压了自采原创的生存空间,极易形成工作思维的惰性。长此以往,其生产力恐怕连所谓的原创“热榜”都挤不上。

“新黄色新闻”虽挂着新闻的名头,但它并不具备基本的新闻性,充其量是一种短平快的资讯。我们常常将用户可以即时获得并利用的各类信息叫做资讯,它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而细分市场。但新闻这样一种具有明确时效性和公共价值的写作形式,须遵循其内在的规范和逻辑,不能一味跟着市场走。对抗新闻报道中的“无聊势力”,要向内发力、向外生长,用专业、精彩内容带来流量,追求“叫好又叫座”。

(文章来源:南方日报)

关键词:

返回顶部